【喜讯】杜豫川教授团队研究成果获“同济大学2020年度十大最具转化潜力科技成果”、“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业奖·创新奖金奖”两项大奖

2020年12月22日下午,主题为“创无止境·共赢未来”的“同济大学2020年度十大最具转化潜力科技成果”发布会在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一楼报告厅正式召开。发布会上公布了经过层层选拔、激烈角逐产生的同济大学2020年度“十大最具转化潜力科技成果”,涵盖在工程制造、绿色环保和生物医药等领域遴选出的杰出成果。杜豫川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路面多维高频检测装备和智能养护技术及应用”荣获该项奖励,获得了校内外专家的一致认可。

本次遴选以“更好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助推同济大学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提升学校社会服务能力和水平,加速学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促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为初衷,面向同济大学各学院、附属医院及同济控股所属公司的科研团队或人员征集具有显著科学突破与转化潜力的科技成果,根据客观、公正、透明原则,经过政府、行业、投资、专技等领域的40余位专家和学者的评选,最终十项成果脱颖而出。

早先,在2020年11月19日,为期3天的“第二十四届全国发明展览会—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在广东佛山开幕,全国各地超过2050个发明创新项目参展。杜豫川教授团队的成果《路面表观损伤智能快速巡检系统研发及应用》荣获“发明创业奖·创新奖”金奖。发明创业奖于2005年由国家科技部批准中国发明协会设立,设创新奖、成果奖和人物奖三大奖种,旨在调动群众发明创业的积极性,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促进发明成果的转化实施。2020年发明创业奖·创新奖共评选出140项创新成果,其中一等奖68项,二等奖72项,高校共计获奖83项。

20201220新闻稿2图.jpeg   20201220新闻稿2图2.jpeg


发明创业奖现场照片.jpg发明创业奖创新奖-中国发明协会证书.jpeg

“路面多维高频检测装备和智能养护技术及应用”研究成果主要针对我国广域道路网络中路面性能数据覆盖度不高、更新时延长的问题,在路面损伤演化分析、路面多维高频检测、损伤数据时空管理等关键技术问题上取得突破,建立了数据驱动的路面养护智能分析技术体系。在揭示路面表观损伤的内在演化机理与表征关系基础上,研发完成轻量化路面性能高频巡检装备,有效提高了路面性能数据的检测效率与更新频率,大幅度降低了测量费用;构建了云边融合的道路设施大数据管理系统和智能分析平台,实现了单日数百GB级的养护外场数据高效处理。项目在上海这一超大城市形成了规模化应用,并在全国十余省市超过40000公里各等级公路上得到推广,同时也在港珠澳大桥、雄安新区等重大工程得到应用。有效地推动道路设施智能养护装备及管理系统的技术进步,取得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20201220新闻稿2图5.png

20201220新闻稿2图6.png

20201220新闻稿2图7-新平台图.jpeg

研究成果下个阶段也将分别面向高速公路、市政道路和农村公路等不同场景,提供定制化信息服务,为助力新基建背景下的养护能级提升提供全周期、双闭环精细化管养系统;依托数据驱动的理念革新,赋能交通基础设施管养数字化转型,为全面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供有利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