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0年度宝钢教育奖评审结果揭晓课题组杜豫川教授荣获2020年度宝钢优秀教师奖。本次宝钢教育
“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由国家奖励工作办公室批准设立,是面向全国公路交通行业的权威科技奖项。202
2020年9月29日,IMT-2020(5G)推进组C-V2X工作组新课题《基于边缘计算的路侧感知融
第22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于2020年9月15-19日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召开,课题组杜豫川教授团队研发的《路面多维度性能的高频检测装备与智能养护分析技术》亮相科技创新展区,荣获本届工博会“CIIF创新引领奖”(共10项)。本次展览中团队成员向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上海市教委等相关专家领导、陈杰校长、吴志强副校长,以及来自国内外的媒体、企业进行了推介展示,获得了广泛关注与认可。“道路性能检测装备的轻量化与便携化是未来数字交通基础设施的重要发展趋势,也是实现道路设施动态数字化的必然途径。”杜豫川教授讲到。我国通车公路里程已超过480万公里,道路资产是单一种类价值最大的国有资产。随着我国道路里程的不断增长,大量的存量公路亟需科学合理的养护维修,从而提高其性能质量与服役寿命。就像人生病需要诊断治疗一样,道路也需要定期的“体检”才能“对症下药”进行养护维修。现有基于激光断面扫描等高精度、重量级检测设备可以实现快速的路面质量检测,但其结构复杂、价格昂贵,且需对测试车辆进行专业化改造,从而导致其覆盖范围与检测频率十分有限,更像一个CT/核磁共振,而日常管养所需的大量数据大都依靠人工来,我们还需要打造体
由我课题组杜豫川教授、沈煜助理教授、曹静助理研究员等作为项目核心骨干参与申报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港珠澳大桥智能运维技术集成应用”顺利立项。该项目由港珠澳大桥管理局(以下简称大桥局)作为项目牵头单位,大桥局总工苏权科工程师作为项目负责人,联合内地和港澳三地知名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多家参研单位研究团队共同申报,申请经费近5亿元。该项目立足港珠澳大桥运维实际,旨在全面提升港珠澳大桥智能化运维水平,降低全生命周期维养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延长大桥使用寿命,实现“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运营世界级品牌、创造社会和经济驾驶”的运维管理目标。自2019年7月该项目申报指南发布以来,我课题组老师全力配合项目申报,得到了大桥局的肯定与认可。7月22日,大桥局相关领导赴同济大学就项目进度与计划进行了深入交流。期间,杜豫川教授表示我们将继续与大桥局紧密合作,认真完成研究任务。
2020年5月,课题组杜豫川教授受邀做客Taylor Francis Group的学者专访,为大家分享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土木工程领域应用研究的进展及最新成果(点此查看专访文章)。刚刚结束的2020年上海市科技进步奖评选中,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在高层建筑、垃圾处理、地下结构以及交通道路设施四个方向斩获了4个一等奖。同济大学土木工程领域拥有如此雄厚实力的背后原因是什么?在学科建设和学术交流中又有什么样的心得?此次,杜豫川教授再次做客Taylor Francis Group的对话栏目,与Taylor Francis Group 中国区总裁洪颖源先生一同深入探讨学科建设、学科优势、研究成果与学术国际合作等多角度,和大家分享专业而独到的见解。知识+人才双储备 打造世界顶尖学科成为全国第一,世界顶尖专业的秘诀是什么?杜院长与我们分享了他的心得:1. 庞大的人才储备和资源配给洪颖源:我跟您分享几个数据。从全国期刊发文量的角度来看,同济大学在土木工程领域在过去2016年到2019年全国排名第一,引用量也在全国名列前茅。洪颖源:今天想听听杜教授如何成功将同济大学的土木工程学院,打造成全国第一,世界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