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25年度项目评审结果,同济大学智能交通新兴计算与感知课题组(STEP)刘成龙副教授申报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B类项目(原优青项目)顺利获批。这是团队在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运维管理领域长期科研积累与创新贡献的充分肯定。刘成龙副教授长期致力于道路工程与信息工程交叉研究,在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感知、智能诊断与运维决策方面取得了系列创新成果,研究成果在AIC、Transport Res. C、IEEE Trans. ITS、中国公路学报等高水平期刊会议发表研究论文100余篇,多项研究成果相继被遴选为IEEE ITSM封面论文、中国公路学报年度优秀论文、ESI高被引论文、ESI热点论文、中国知网高被引、高下载、高PCSI论文、交通部重大科技成果、COTA Best Presentation Award等。相关成果获授权中国、美国、英国、国际专利40余项,荣获中国专利优秀奖、上海市百强高价值专利,并实现了千万级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应用。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科学进步一等奖、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新一等奖等奖励。此次立
近日,由同济大学交通学院杜豫川教授课题组联合斯坦福大学Martin Fischer教授团队共同完成的研究成果——《A Large-Scale Image Repository for Automated Pavement Distress Analysis and Degradation Trend Prediction》(大规模自动化路面病害分析与退化趋势预测图像库)及其配套数据集 PaveTrack,正式发表于Nature旗下期刊 Scientific Data。该论文的第一作者为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2024级硕士研究生杨瀚霖,刘成龙副教授与杜豫川教授担任共同通讯作者。PaveTrack 数据集收录了来自中国与美国的近6万张路面病害图像,覆盖裂缝、坑槽、龟裂等10类病害,共计18万条精细标注信息。同时,团队首次公开了约9000张病害发育动态追踪图像,对165个道路位点进行了连续检测与跟踪,为深入揭示路面病害演化机理及退化趋势预测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目前,PaveTrack 数据集已在 Science Data Bank正式开放,研究人员可通过以下链接获取:https://do
由同济大学智能交通新型计算与感知研究课题组主办的“四校联合国际会议(4UC)”,于2025年7月12日至14日在同济大学中法中心隆重召开。大会以“Transforming Mobility Paradigms: AI Frontiers in Smart Transportation”为主题,汇聚了来自中国同济大学、日本熊本大学、韩国首尔市立大学、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四个国家的高校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人工智能赋能未来智慧交通的路径与前沿。同济大学科研管理部副部长杜豫川教授、综合交通信息与控制工程系系主任暨育雄教授、刘成龙副教授、王书玲副教授、吴荻非副研究员、李亦舜博士后等出席本次活动。7月12日下午,四校代表出席指导委员会会议,并于当日晚举行欢迎晚宴,为会议的顺利开展拉开序幕。会议第二天(7月13日)安排了丰富的议程,包括主题演讲、分会场交流、技术竞赛与参观调研等多个环节,涵盖从出行行为建模、无人驾驶系统、交通安全评估、城市交通控制,到智能调度、智慧感知、道路数字孪生等诸多前沿议题。在当天上午的Breaking Session 中,会议由同济大学刘成龙副教授主持开场,杜豫川教授作题为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2025年4月19日,恰逢春日佳时,STEP课题组的同学们怀揣着对春日旅程的憧憬,上午八时从学校出发,承载着欢声笑语的车队踏上了前往桐庐的心驰神往之路。
6月24日上午,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等颁奖并发表重要讲话。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人,国家自然科学奖49项,国家技术发明奖62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39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10人。杜豫川教授参与完成的“智能网联车路系统与可信测试关键技术及其产业化应用”项目,荣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项目主要完成人为:赵祥模,吴志新,杜豫川,纪中伟,惠飞,徐志刚,孟令军,耿丹阳,左志武,王钊。主要完成单位为:长安大学,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同济大学,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该项目在5项国家与行业重大科研计划项目的支持下,针对智能网联车路系统与可信测试的关键共性技术难题,经过12年协同攻关和系统研究,在智能车载终端及通信模组、智能路侧感知与接入装备、交通服务云平台和智能网联车路系统可信测试工具链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技术突破和创新成果,具体如下:1)首次研发了面向多模
近日,经团队申报、学院推荐、评审小组初审和终评等环节,同济大学第三届“卓越”研究生导学团队评选结果揭晓,由杜豫川教授带领的智能交通新兴计算与感知研究团队获评同济大学“卓越” 研究生导学团队标兵称号。学校开展“卓越”研究生导学团队评选,旨在以评促建,挖掘、选树一批在研究生思想引领、学术研究、创新实践、学风建设、文化建设和制度建设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研究生导学团队,以点带面、示范引领,促进和谐导学团队建设,构建导学育人共同体,强化研究生导学思政,进一步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全面提升学校研究生培养质量。杜豫川教授答辩现场智能交通新兴计算与感知研究团队由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交通部“交通青年科技英才”、上海市浦江人才、中国公路青年科技奖获得者杜豫川教授领衔,主要从事综合交通多维度信息采集与分析方面的研究。该团队现有导师6名,其中正高职称2位,入选国家和省部级人才计划9人次,博士后及专职研究人员5名,博士生14名,硕士生22名。智能交通新兴计算与感知研究团队是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一流学科在“交通系统全息感知与智能应用”领域方向重点建设的一流/高峰学科团队,入选2022年度交通运输行业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