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下午,同济大学第十六届研究生“学术先锋”决赛在四平路校区举行,校团委负责人及各学院决赛评委教师出席了决赛。课题组成员李亦舜博士喜获第十六届同济大学研究生“学术先锋”奖项。本届学术先锋自10月27日启动以来共经过学院初选、学院报送、学校复赛和学校决赛四个阶段,在报送的45名优秀研究生中,最终选出10位研究生“学术先锋”。图一 同济大学第十六届研究生“学术先锋”奖杯 “学术先锋”评选活动已陪伴同济学子走过了十六年。该活动的初衷是为发扬我校研究生严谨求实、奋发进取的学术精神,展示我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和科研水平,引导研究生遵守学术规范、加强学术创新、瞄准前沿领域、服务社会发展,助力推动我校研究生教育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如今“学术先锋”已不仅仅是一个荣誉和称号,更承载了广大同济研究生的责任与梦想。“学术先锋”们也必将作为广大研究生的榜样,引领广大研究生们奋力攀登学术高峰,矢志谱写时代华章。图二 “学术先锋”决赛答辩现场李亦舜同学为课题组2019级博士研究生,师从杜豫川教授,研究方向为交通基础设施多维度数字化感知,博士期间针对“路面服役性能多维度解析”的科学问题以及“广域道路低成
近日,为贯彻落实《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开展第八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被托举人遴选工作的通知》的文件精神,按照《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实施管理细则(修订)》《中国公路学会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管理办法》要求,中国公路学会在公路交通行业内开展了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遴选工作,课题组赵聪博士以复评第一的身份顺利入选中国科协资助名额。“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由中国科协于2015年10月立项的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择优支持中国科协所属全国学会或学会联合体具体实施。该项目采用以奖代补、稳定支持的方式,连续三年资助,大力扶持有较大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32岁以下青年科技人才,帮助他们在创造力黄金时期做出突出业绩,成长为国家主要科技领域高层次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的重要后备力量。创新青年科技人才的遴选机制、培养模式、评价标准与评价指标体系,打造国家高水平科技创新人才后备队伍。 赵聪,现为同济大学交通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副研究员,于我院智能交通新兴计算与感知研究组从事车路协同智能感知与决策的应用基础研究工作。赵聪博士围绕城市停车、高速公路等复杂场景数字感知与运行优化问题,建立了基于路侧多传感器融合的全量目
2022年10月27日,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公路分会组织召开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智慧公路路侧智能感知附属设施布设技术规程》与《智慧道路路侧感知轨迹数据质量评测技术规程》(以下简称《规程》)编制大纲审查会线上视频会议。主编单位同济大学杜豫川教授进行了《规程》编制大纲的汇报。来自公路工程管理、运营、规划、设计、科研等单位的7名专家和代表参加了审查会,对编制大纲进行审阅与讨论,并对《规程》编制工作进行指导与建议。与会专家认真听取了编写组的工作汇报,对标准编制意义及编制相关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对本次大纲的编制成果给予高度评价。经专家组讨论评议,认为编制大纲内容基本全面,章节安排和编写人员分工基本合理,实施方案总体可行,可满足《规程》制订工作的需要,并结合大纲内容提出了充分的意见和建议。
课题组的“路安科技”团队(翁梓航、潘宁、林雨超、蔡文渊)在2022年8月举办的“正泰杯”第七届中国研究生智慧城市技术与创意设计大赛中荣获二等奖,参赛题目是“路安——基于三维路域点云数据的道路安全性能评估与预警”。方案构建“数字孪生——数字切片——数字诊断”的体系架构,采用城市三维实景点云数据提取道路基本要素,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对道路的平整性(宏观)、病害(中观)、滑行风险(微观)进行分析,综合检测精度高达90%,可对全域道路行车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寻找安全薄弱点,为政府路政管理部门和养护部门提供管理数字支撑和风险预警信息。同时也为城市数字孪生系统开拓应用场景,赋能智慧城市建设。
2022年7月8日-10日,由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教育部高等学校交通运输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由上海海事大学承办的“华展物流杯”第十七届全国大学生交通运输科技大赛因疫情线上举行。第十七届全国大学生交通运输科技大赛以“数智交通、低碳运输”为主题,共有“交通工程与综合交通”、“航海技术”、“道路运输与工程”、“水路运输与工程”、“铁路运输与工程”、“航空运输与工程”以及主题竞赛“数智交通、低碳运输”七个竞赛类别。自开赛以来,共有185所高校报名参赛。在初赛作品报送阶段,共收到177所高校提交的1473件作品,每件作品由3位专家进行双盲网评,各赛道作品按照平均分排序,最终确定了93所高校的共计206件作品入围决赛。 课题组指导的参赛作品在大赛中喜获佳绩,包括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其中,一等奖作品为《非完备感知数据下高速公路全域车辆轨迹构建方法》、《公交“视”界——基于机器视觉的公交运行延误因素辨识》,二等奖作品为《集装箱“滴滴”——新型集装箱港口电动集卡协同调度方法》。课题组指导的参赛作品和答辩表现得到专家评委的高度评价。 一等奖作品: 二等奖作品:
根据基本科学指标库ESI(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的最新统计数据,以同济大学智能交通新兴计算与感知研究课题组杜豫川教授为第一作者,赵聪博士为通讯作者,同济大学道路与交通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为第一完成单位,发表在交通运输领域顶级国际期刊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C: Emerging Technologies (中科院一区,Top期刊,影响因子为9.022)的论文“Comfortable and energy-efficient speed control of autonomous vehicles on rough pavements using 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2022年,134卷)入选工程(Engineering)领域ESI全球TOP 1.0%高被引论文。ESI Top 1.0 %高被引论文是指同年度同学科领域中被引频次排名前1.0%以内的文章。 该研究面向车路协同自动驾驶环境,为提升车辆行驶的舒适性和节能性,率先利用海量路面数据和新兴深度强化学习算法,构建了一种高效的